关于通俗唱法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3-01-04 05:36:00
作者:宇外传播者 老子 信息接收者 张桂琴 来源:人问天说 查看:68072
宇外传播者 老子
信息接收者 张桂琴
2012年6月2号
(老子的声乐课讲的十分精彩,信息接收者经常请老子讲声乐课,此篇文章是其中的一课内容,发表出来与网友分享。)
通俗唱法是介于各种规范发音方法中的杂声乐系列发音方法,说它是杂声乐系列是指这种唱法在发音系列中是独树一帜的刮边球,通俗唱法即不属于美声唱法又不属于民族唱法,但却包含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发音方法。通俗唱法唱时看似不修边幅毛里毛糙,听时却入情入味感人至深。
通俗唱法的特点是突出歌者音喉的主观创造性,而这种创造性又具有极大的游离性,可以任意把握和发挥,人们可以在情感的抒发中无限的夸张其情绪使其投入至极,也可以将情感压抑至令人窒息,使歌者自己都难以抑制悲痛之情,这就是通俗歌曲的魂,可以说是一唱曲终人未尽,情断音弦心未了,这是歌者的最大魅力,也是通俗演唱方法赋予歌者的无拘无束的演唱形式。我以极大的热情,接受和支持这种唱法。
现在人人都会唱通俗歌曲,因为通俗歌曲的发音是声乐中最接近人每天自然发音的一种。那么,让我们来总结一下,通俗唱法的特点吧。
一、通俗唱法的发音特点
1、以原声为底色不加任何修饰。先从扁桃开始向两侧扩张发o的音、a的音、e的音、i的音、m的音,这是人喉结部位的底色音,在这个底色音上发音,你就会找到通俗唱法的本色音,找到自己的音色。
2、气流和意念相配合。发音时先要练气流的走向和意念相配合。意可聚可散、音可变可换。在气流下行时,首先要以意引气,发下行的a时,要将意念打在喉头外侧的两边,然后音向后收,顺气下行,就找到了发音气息的要领,发其它的音也是如此。
3、唱歌时要将气流控制在头腔后再向下、向四处扩展。保持口腔无一物的状态;保持无舌无根的状态;保持全部硬腭上扬的状态;保持唇部收音的状态;保持意随歌行、意随气行、气随人行的自然状态。咬住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保持吐气吐字的圆润统一和谐连贯。
4、针对不同的创作主题,选择发音的高度,并保持声音的统一性。在同一高度上下走气、加力、减力,吸收气场的变化,以求得优美和谐统一的声音。
5、收腹扩胸等要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什么发音方法完整的抒发曲意,这是发音中最重要的环节。
二、发音的缺欠性给声音和谐带来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什么是声音的缺欠性,缺欠性是指某种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由于某种不确定因素的突然变化、搅局,使原有的程序突然间发生了逆转,或者是强势转弱或者是掉转了朝头,这是不可预见性。不可预见性在任何变化中都存在,而且不能避免。那么,在通俗歌曲里,人们就加进了这种不和谐的因素,来调整曲子情感上的跌宕起伏和大起大落的转折性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做作曲对歌曲音符缺欠性的利用,这种变化是作曲、作词和歌者有意思的渲染行为,目的是表现人对歌的理解和抒情。听者在没有听到歌曲时是不知道这种无常的打动和变化的,歌者是在利用曲式的起伏和爆发力,来突出人物的性格和某事物的变化,这样得到的声音是立体的人体音响效果。这就是缺欠在歌曲中的和谐与统一。在缓慢的流水似的声弦中弹拨出歌者、舞者的心曲;在爆发的狂躁中胸弦拓展出人的不安和愤怒;在低曲回旋中吟诵出沉鱼落雁;在珠盘落雨中倾诉心柔欲碎、肝肠撕裂、寸断柔情的千古之恨和现代人的单一、凄楚、无助的心曲悲哀。这就是通俗歌曲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和在遗憾中寻求渴望;在缺欠中寻求完美;在不整中寻求一致;在断裂中寻求弥合的过程。它表现了人性的缺欠、人性的无助、人性的无情、人性的善良、人性的凶狠、人性的统一。 如果流行乐中失去了这种不平衡的冲撞,失去了这种以心相许、意义求全、以全求境、以境求美、以美为谐的缺欠和统一之美,流行歌曲就失去了存在的全部意义。
三、流行歌曲中的高音,嘶哑音的运用和发音要领
在流行歌曲中高音往往是表现情绪大起大落、回旋婉转、以气求意的一种手法。曲式在低吟浅唱时叙述歌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内涵,往往需要心绪的衬托。歌者要时而表现悲怆凄凉、时而表现豪情万丈、时而表现无限感慨,用心绪的变化满足曲式的要求。一个成功的曲式是多种因素积累的综合结果,这种结果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我们在作曲时常常使用曲式中的音乐效果,和着歌者和词作者的思路起伏,高音的表现力就凸显出来,很和谐的出现在曲式的中间和末尾,有的甚至在高潮时反而将高音隐去直接以沙哑的暗度表现,冲击人们心中的等待,获得心灵上的跳跃和反抗,这就是通俗歌曲高音的运用方式和方法。
高音的运用是一个十分简单却又十分难解的问题。使用高音符就可以将声音提高到要求的高度, 看似十分简单。但是,要想把这个高音运用到听者如临其境,有如闭气凝神不可企及、有如直抒心意一吐为快,这才是高音运用的难度。
高音运用要有一定的条件。一是低音婉转的陪衬;二是直抒歌意的要求;三是特质的声音效果;四有冲击高音的欲望和熟练驾驭高音的能力。
高音要求歌者有特殊的嗓音和气质,如果没有特殊的嗓音和气质,高音就没有特殊的意义和魅力,这是高音中最重要的条件,是对歌曲原意的再创造。歌曲中的高音是音色和气质的共同表现,属原创范围。同样的歌曲,没有这种特质就无法完成歌曲的表现。歌者表现高音时如果超出自己的驾驭能力,就会出乎听者的意料,使听者感到歌者的无助和乏力,歌曲就失去了美感。这是歌者演唱的败笔,使歌者的全部表现功亏一篑,令人极不舒服,就像吃了一种极不可口的东西一样。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告诉大家一个秘诀,那就是在原创音的状态下自由发挥,不要追高音,要求完美、求和谐、求意境,求曲式的和谐统一。要让自己在一个曲式中游刃有余、弹性有加、收放自如,这样才能保证对情感的把握,把声音发挥到最优化的状态。
高音的运用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定要以歌者的特质来设计,否则就放弃,这样会避免曲式的失误。如果歌者的特质可以就轻驾熟的运用某一领域的高音,高音就是最美好的音乐享受了。不论歌者还是听者都喜欢听到和获得这种美妙的高音运用,希望在高音中找到曲式的和谐之美和气感效应,这是音乐自身永不疲倦的追求。
通俗歌曲中的高音以高昂、激情、嘶哑、嚎叫、抒天为主要表现形式,这是人们利用高音表现喜怒哀乐的方法,是原声表现。那么,怎样将自己的发音定位在高音区呢?一通俗唱法的定位和美声是一样的,它有头腔共鸣、胸腔共鸣、腹腔共鸣。当进入高音区时,无论是突发性的还是渐进性的,都要以胸腔来支撑、以头腔来表现、以腹腔来配合,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这叫气贯于胸、发音于顶、力在腹部。如发a时,以双耳开始向下收力直扎气海,向上提气扩于胸开,声音从脚下直上头顶打开,这样的高音就会使人听起来酣畅淋漓、透彻悦耳、美不胜收,人的遐想就会由此而生。这是高音迷人的东西,是内在的声音魅力;二发高音时不可以脱离原调式,原调式发音的起点无论高低,都是气、力、意的结合和统一,高低音都在一条音线上,不可以将音线改变,如果改变了音线,整个曲式就失去了声音的和谐之美。当然,变调不在此列,变调是不等式,是不可以和原调统一的。在变调时音的走线是可以发生变化的,这是曲意的需求,否则在一首歌中是绝不可以任意变化音线的。最高音从曲式的音线中起,最低音还是在曲式的音线中起,音线是曲调原始音的调式,是指一首歌曲上中下取音的中心线,即为曲式的中线,这个中线使曲式保证了完整性和优美性的一致,是曲式的灵魂。一首没有中线的曲式是不可以给歌者演唱的,那将是音符杂乱无章的表现和真正不和谐的组合,是杂音不能称其为音乐。我们所说的声乐是由力而发、由美而感、由心而动、流动性的、贯穿于一线的、音符合理的和谐组合之音,是宇宙声乐之美的集中表现。
原调式还表现在音符的合理拉长、缩短、跳跃、稳进、缓进和爆发等方面。但是,变化的发生和还原都要集中在曲式的中线上,中线像是粘连音符的牛皮糖,可抻、可拉、可长可短,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做音的任意性,这种任意性表现了曲子的可创性、无度的整体划一性和多变性。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让自己的想象空间过度的脱离原曲的原音点的坐标,即曲的中线,任由自己在这个空间发挥,就算再高的音也要有中、低音,杂配、散音的陪衬,否则绝没有音乐之感。高叫一声我们可以称其为喊、为叫、为吼,绝不可能称其为乐。乐是美之韵的律动,是旋的意思,乐是扭动起来产生的美声之感、乐是旋动起来产生的美声之感、乐是舞动起来产生的美声之感。乐是力、意、气的结合,是人情感的抒发,是美的、是酷的、是悲的、是艳的、是华的,总之,韵味无穷。
怎样在歌唱时把握每字每符的发音,即独立又不失整体效果,又和中线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呢?这是技巧,是歌者和词曲者共同完成的。在作曲时,作者要考虑到歌者的音质特点,高低音的局限,还要考虑到曲子本身的寓意是否能在中线上表现出来,这就是音乐的难点,音乐之难就在这里体现。
词曲唱都是为了抒情、写意。抒情、写意是什么?是曲式的中性,当一个脍炙人口的曲式出来后,不同的人会对曲式的内容有不同的理解并赋予不同的内涵,这就是曲式的中性。它表现人心中某种无言状的东西,如果不是这样就不需要曲式了,直接说话岂不更方便。我们在研究通俗唱法时一定要知道通俗唱法中的音乐含金量是不可以用金钱估价的,一首歌曲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就是这个道理。也许作者本人并不知道它真正的含金量在于对人心灵渴求的给予和对命运不甘的挣扎,可是却在隐形的音乐声中做到了,做到了以声乐推枯拉朽赋予新生命和新向往,改变人生的意义。这是音乐、是声乐的效果图,是人在写歌、做歌、唱歌时不曾联想到的。
声音的效果显然是组合出来的,一个单音绝产生不了美的音符,这是音乐的特点, 通俗歌曲更表现了这一点。
哑音的发音该怎样利用,哑音、沙音、泣音在声乐里,在歌者的发音中属于不明确音区,不明确音区表现发音的控制性和中止性,在发到一定位置时不让声音全色、半色、和半暗色表现出来,这就叫不明确音的控制和发出。
我们在利用这个音时要注意声音在急转时的压抑和控制,使声音变哑、变暗、变色,使其音改变为原音和本色音的副音色,这些音掺杂在歌曲中有抑扬顿挫缓冲的效果,这样的音乐叫人听其而乐,效其而果,乐在其中,韵味无穷,我看这才是通俗歌曲对人意的真实写照,美之乐之也。
版权所有,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568801765
搜狐博客http://blog.sohu.com/people/!cmVud2VudGlhbnNodW9Ac29odS5jb20=(此网址需复制粘贴)
天涯博客http://renwentianshuo.blog.tianya.cn
凤凰博报http://blog.ifeng.com/6072134.